一、绝境求生:Sage 的漫长寻路之旅怎样申请杠杆炒股
2024 年底,Sage Therapeutics 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。此前,其抗抑郁药物 Zurzuvae 在 2023 年夏季错失重度抑郁症适应症的 FDA 批准,仅保留产后抑郁症适应症;核心神经管线药物 dalzanemdor 又接连三次临床失败,公司现金流岌岌可危。为求生存,Sage 在 2024 年至 2025 年初与 43 家机构展开接触,最终于上月以最高 7.95 亿美元的价格被 Supernus Pharma 收购,这场历时许久的 “自救行动” 才尘埃落定。
Zurzuvae 是这场交易的核心。该药虽在 2023 年 8 月获批用于产后抑郁症,但错失更大市场的重度抑郁症适应症后,商业化潜力大幅缩水。而 Sage 与 Biogen 长期以来的合作关系,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破裂,为后续的收购风波埋下伏笔。
二、交锋 Biogen:从合作到对峙
2024 年 12 月,在一次 Zurzuvae 商业化常规会议上,Biogen CEO Chris Viehbacher 向 Sage CEO Barry Greene 提出收购意向。当时 Sage 董事会正计划通过一笔最高 2 亿美元的特许权融资缓解资金压力,需 Biogen 配合,因而拒绝了这一提议。但 Viehbacher 并未放弃,2025 年 1 月初再次联系 Greene,直言将提出非邀约收购,Greene 则认为此举违反双方原股票购买协议中的 “静默期” 条款。
1 月 10 日,Biogen 公开提出以每股 7.22 美元收购 Sage,较当日股价溢价 30%,估值约 4.7 亿美元。Sage 随即于 1 月 16 日提起诉讼,指控 Biogen 违反静默期协议,同时表态将考虑该要约。1 月底,法院裁定 Sage 胜诉,禁止 Biogen 进一步公开要约,双方后续达成和解。在 2 月的例行会议上,Viehbacher 明确表示 Biogen 不会再出价。
这场交锋背后,是 Sage 对自身价值的坚持。在 1 月的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上,部分投资者建议 Sage 接受 Biogen 的报价并争取更高溢价,也有人提议回购 Zurzuvae 的全部权利 —— 这正是 Sage 团队长期以来的期望。但 Sage 董事会最终于 1 月 27 日正式拒绝 Biogen 的要约,并宣布启动战略备选方案评估。
三、尘埃落定:Supernus 的 “接盘” 与 Sage 的终局
在与多方接触后,长期有意合作的 Supernus 脱颖而出。6 月 13 日,双方达成协议:Supernus 以每股 8.5 美元现金(总计 5.61 亿美元)收购 Sage,另加最高每股 3.5 美元(2.34 亿美元)的或有价值权,总交易价值达 7.95 亿美元。分析师评价这是 Sage 的 “体面结局”,但对于这家曾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备受瞩目的公司而言,终究显得平淡。
交易的代价是残酷的。上周,Sage 仅剩的 338 名员工全部被解雇,这家曾承载着神经疾病治疗希望的企业,以一种仓促的方式画上句点。而促成这一结局的,除了药物研发的挫折,还有股东的持续施压 —— 他们要求管理层尽快停止现金消耗,甚至建议砍掉全部研发管线。
四、行业启示:药企并购中的博弈与无奈
Sage 的命运折射出生物科技行业的残酷现实:即使拥有获批药物,若商业化不及预期或管线后继乏力,仍可能陷入绝境。Biogen 的收购提议从溢价 30% 到最终放弃,反映出大型药企对资产价值的精准计算;而 Supernus 的入局,则显示出细分领域玩家对特定资产的渴求。
对于 Sage 而言,从与 Biogen 的合作破裂到被 Supernus 收购,是一场被动的 “救赎”。Zurzuvae 的命运将交由新东家续写,而那些因公司关闭而中断的研发项目,或许会成为行业记忆里又一个 “未竟的希望”。这场历时一年多的资本博弈,最终以大多数中小型 biotech 难以逃脱的结局落幕,也为行业敲响了警钟:在创新
与生存的平衡中,每一步决策都可能决定企业的生死。
原文来源:https://www.biospace.com/business/sages-search-for-lifeline-ran-into-defiant-biogen-ceo
识别微信二维码,添加抗体圈小编,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!
请注明:姓名+研究方向!
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,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(cbplib@163.com),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证券交易软件_证券交易工具_证券股票配资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