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5年春天2020配资炒股,二战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。柏林会战拉开大幕:苏联250万大军压境,气势汹汹,兵力、坦克、飞机全线碾压——你以为这是一场完胜的碾压?错!柏林城里还有80万德军守军,虽然大多数毫无战斗意志,是被强制拉上战场的残兵败将,但他们却给苏军制造了恐怖伤亡,硬生生杀死了苏军30万人!
这背后,有几个你必须了解的关键点:
美英法为何不参与攻打柏林?
战斗真正爆发时,盟军三巨头早在1945年2月亚尔塔会议上划分了德国战后占领区:柏林被分成苏联、美、英、法四块地盘。苏联拿了近半城,美英法瓜分剩下部分。按理说,盟军都能掺一脚,为什么只有苏军进攻?
因为美英法不愿白白送命。时任美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测算:攻占柏林至少要死10万人!代价太大不划算。再加上苏联在二战东线杀死了80%以上的德军,舆论上理应让苏军先拿下柏林。所以,美英法干脆坐等苏军“啃骨头”,自己先拿经济利益和政治筹码。
展开剩余75%三道防线+全民动员
希特勒于柏林设置了绵延20公里的三道防线,此地密布着地雷、铁丝网与反坦克壕沟,狭窄街巷更是处处隐匿着机枪火力点。城内发动全民总动员,老少爷们强行上战场,街头卖报的少年、办公室文员,甚至行走困难的老人,全都被拉进武装部队。
这不是一场军队间的战争,而是“一座城的抵抗”。
用斯大林格勒举例:当年苏军对付风头正劲的德军,靠的是全民战斗的持久消耗,柏林更甚。士气低落的德军靠着城防和全民抗战,拼死拖住苏军,硬生生把闪电战变成了消耗战。
苏军250万对80万德军
苏军阵容:250万人,6250辆坦克,42000门火炮,7500架飞机,声势浩大。德国仅有80万兵力、1500辆坦克、10400门火炮以及3300架飞机,在兵力与装备数量方面远远处于劣势。
4月16日,苏军炮轰拉开战幕,数千重炮狂轰滥炸。然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因德军死守与大雾天气而惨败,苏军暴露于德军火力下,伤亡惨重,推进极为缓慢。
德军地形利用极佳,小小散兵坑都能给苏军造成重创,苏军反复几次猛攻均被击退。直到4月18日才勉强突破第一道防线。
苏军进攻“街巷游击”,付出惨痛代价
到了柏林城内,战斗转入极端残酷的城市巷战。街道、房屋、下水道都成了德军藏身伏击的地盘,苏军每向前推进一步,都要付出成倍的伤亡。这里没有坦克炮火的压制,只有残酷冷枪和刀刃的肉搏。
你想想:正面阵亡还能知道死因,城市游击战你可能被突然从角落偷袭,被刀捅死,伤了也救不了……这就是所谓的“相战”,也是苏军最恐惧的战斗类型。
网上常说德国输了,但柏林防空塔却未曾输。三座用钢筋混凝土打造的巨型防空碉堡,墙厚3.5米,楼板5米,装配最强二战火炮和先进计算设备。
这三座防空塔轰下盟军飞机1200架(盟军数据也说损失400多架),屹立不倒,还是空中堡垒。更牛的是,即使苏军冲进柏林,这些防空塔里守军还死死抵抗,苏军百般炮轰都拿不下来,只能绕道而行。
4月30日,希特勒自杀,苏军红旗插上国会大厦
沉重压力之下,希特勒决意宁死不屈,他下达命令,要求全体军官与文职人员皆投身战斗,凡有退缩者,立处死刑。直至4月30日,希特勒于地堡中自杀,柏林城的守军撤离防空塔,苏军方才占领柏林。
此役,苏军伤亡超过30万,飞机损失2000多架,坦克数百辆。德军伤亡及投降人数逾40万。
这场柏林会战,其实是“弱兵硬抗强兵”的极端反差:一支大多丧失斗志的80万德军,用城市防御、全民动员和钢铁防空塔,硬生生抵挡住250万精锐苏军20天,并给对方造成惨重伤亡。
如果希特勒不自杀,德国不投降,苏军恐怕会继续付出更惨重代价。柏林的死守,告诉我们战争不只是数字比拼,更是士气、地形、防御和决心的较量。
你看,这就是二战后期柏林会战的真实血与火。看似败军,背后却藏着一座城市的钢铁意志。历史从未简单,那些看似“毫无战斗意志”的德军2020配资炒股,在绝望中仍写下了惊人的战绩。
发布于:河南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证券交易软件_证券交易工具_证券股票配资观点